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一线晴空 张坚

满天晴空时,我是其中一部分;乌云密布时,独享一线晴空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张坚:长期从事农村工作,对三农问题做深入调查研究,在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学习,致力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,多次培训农民,并指导合作社建设。愿和关注三农的仁人志士合作,促进三农发展。

袁家村  

2015-01-05 22:13:27|  分类: 行遍天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袁家村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走过水街就深感不虚此行,去袁家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。

清晨的古城西安飘荡着一层淡淡的薄雾,缠绕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腰部,宛如仙女携着飘带在飞舞,太阳穿过楼间的缝隙,被大楼外墙的玻璃反射,仿佛千万块宝石散发着光束,楼间或明或暗,如梦如幻。俯视拥挤不堪的汽车,像是铺在路上一般,来来往往。时而移动,时而驻足,时而鸣笛,时而沉默,只有尾气在上升,不断增加飘带的宽度和厚度。在阳光下,飘带逐渐淡化。空气逐渐变得浑浊,时而有刺鼻的气味穿车窗而进,这便是当下城市共有的味道!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经过很长时间蠕动,终于走出了城区。温暖的关中平原全然没有陕北高原苍凉,清新的空气和公路两侧成片的麦苗,让人觉得更加舒适,尤其是这些麦苗让人觉得更加舒服,新的生命总给心灵以强烈的震撼!

没有想到袁家村就在昭陵脚下,村道两侧早已停了不少车辆,还没有下车,就看到了村门,一个牌楼上中央赫然写着“袁家村”三个大字。牌楼起脊四角挑檐高翘,檐下画迹清晰,色彩清淡,显得简单大方,斑驳的痕迹给这个牌楼增添了一种厚重感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走进村门,前面是一条虽然不长,但笔直的巷道,村门左侧便是村史馆。巷道里两行高大的雪松,十分清静。村史馆陈列展示着袁家村人艰苦的创业历程。

这个坐落于唐昭陵脚下的小村子,总面积仅800亩,其中耕地620亩,农户64户268人,人均居住面积68平方米。曾经是一个“地无三尺平,砂石到处见”的贫瘠村,也是“耕地无牛,点灯无油,干活选不出头”的贫困烂杆村。1970年,时年24岁的郭裕禄出任第36任队长后,组织村民挖坡填沟,平整土地,打井积肥,把503亩靠天吃饭的坡地、小块地改造成平展整齐,旱涝保收的水浇地。1978年村上有了白灰窑、砖瓦窑、水泥预制厂;1983年建了水泥厂;1990年村上先后又办起了硅铁厂、印刷厂、海绵厂,成立了汽车运输队、建筑队、商业服务部。2000年人均收入达到8600元,村集体资本积累1.8亿元。随着一些小企业的取缔,村上实行了将土地集中承包一些大户的办法,并转变了发展模式,将袁家村发展成集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为一体的产业。建起各类门店作坊187户,年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,农家乐户均收入实现30万元……这样一个村子,能在三四十年间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,让人耳目一新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巷道前方正在修建砖木结构楼房,框架清晰。向左拐又是一番景象。多个巷道在此分岔,每个小巷道两侧都是店铺和作坊。袁家村没有高大的建筑,多是棚式建筑。推开一道小门,便走进了陕北小吃院里,羊杂碎、油糕、羊蹄等这些榆林随处可见而出门可遇而不可求的小吃,在袁家村着实让我们兴奋不已。同伴们早已开始品味,感受家乡的气息,并和老板攀谈着。为了带动旅游业发展,村上采取六年不收租赁费的办法,让利招商,赢得了市场的青睐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巷道两侧的店铺普遍很小建筑风格古朴简洁,很少有可以装饰的感觉,就是陕北大院,都是黄泥裹墙,一进院落,黄土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陕北农村古老的院落。店铺门前除了木板门楣招牌外,都有旗式招牌,檐下挂着红灯笼,随风飘动,给巷道增添了几分拥挤,也增加了几分热闹的气氛,看起来亲切,感觉到动感、热闹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“万人麻将馆”外表上看不起眼却规模不小,索性进去看看。原来铺面喝茶的地方,麻将桌摆在后院。里面没有什么装饰,棚的檁椽都裸露着,房顶悬挂的木质车轮上吊着电灯,算是最为豪华的装饰了。地上设置了火炉,炉的四周围着座椅,客人们围着,炉中炭火彤红。不足小孩拳头大的砂质茶壶小巧玲珑,口沿盘着铁丝作为手柄,户内加入开水,加一小块茶叶进去,客人握着手柄火上烧茶,待茶水烧开,随即取出,茶水倒入茶盅即可饮用,周而复始。吧台角落处,有一炉灶,一长须老人,一手握长达一米的旱烟锅,另一手拉着风箱,在烧开水,用以补充客人烧茶用水。老人烟杆上的烟袋随着身体的摆动摇来摇去,伴随着轻音乐和风盒抽拉的韵律,形成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场景……修指甲、掏耳朵的服务人员随时为你服务,倘若你困了,累了,再叫人给你揉揉肩膀,捏捏腿,顿觉轻松安逸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麻将馆门对面矗立一独杆神仙秋千,时不时有人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。再往前走,驴拉石磨前簇拥了许多游客,这种从小陪伴我们长大且最原始也是最绿色加工米面的场景,在这里不期而遇,的确有些震撼。

袁家村鳞次栉比的店铺里,有书店,有百货,有酒肆,有面馆……有的加工油料、豆腐,还有手工织布……每一条巷道都各具特色,但所有铺面都显得简洁、古朴、小巧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快到中午时分,人越来越多,袁家村更加热闹了。街道上经久不息流淌着的那流小溪,给这个雅致的小巷添了新的韵律。

能看到秦琼墓完全出乎我的意料。这个一生戎马倥偬、出生入死的战将,死后成为门神的历史人物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地位的人物,在袁家村建墓埋葬,显然是昭陵的陪葬,为李世明把守墓门!这让我对袁家村更加刮目相看:袁家村,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!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袁家村洁净的环境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,每条巷道都是那么干净卫生,没有见到散落的废纸,也没有见到零星丢落的食品袋。那条一直流淌于巷道的小溪,清冽幽静,穿街而过,给这个巷道增添了风趣。

袁家村 - 一线晴空——张坚 - 一线晴空 张坚

 和华西村等那些发展起来的村一样,袁家村至今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村集体的组织化程度高,应该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。诚如村史馆所总结的,该村得以发展的经验就是有坚强有力,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;有始终不渝,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;有造福百姓,共同富裕的追求;有一个与时俱进,清晰具体的发展思路;还有一套善集民智,切实管用的好机制。这些方面一旦综合发力,农民的力量不能强大才是虚的。而我们更多的村庄却失去了共同的目标,没有了共同的干劲,更没有形成集中才智和能力的机制。一旦弱化了共同的利益,必然离心;一旦没有了共同的追求,必然分力;一旦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,甚至是认可,就必然会成为一盘散沙。我好像没有人不懂得独木不成林、一根筷子难吃饭的道理,却又有多少道理能在现实中能真正体现呢?那些弱势群体的存在,正是这个原因所致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7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